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上海快三中奖号码查询结果 > 新闻动态 > 1222万毕业生冲向就业市场
1222万毕业生冲向就业市场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5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面对高校毕业生激增下的就业难题,年轻人该如何突围?

2025届的高校毕业生,预计将达到1222万的新高峰,远超前几年的数据,更是20年前的8倍。这样的增长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。然而,从人口出生的趋势看,未来15年,每年毕业生的数量都将达到1600万以上,累计下来,未来将会有超2亿人进入就业市场。

伴随着毕业生数量激增,高等教育本身也陷入了困境。在学历贬值的同时,教育成本却在不断攀升。今年,已有超50所高校宣布上调学费,公办高校涨幅普遍在10%到50%之间,民办高校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费用更甚,个别专业学费已高达每年10万元上下。这导致许多普通家庭,尤其是农村家庭,无力承受高昂的教育投入。

学费普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,第一,部分地区的财政补贴占比已经大幅下降,迫使高校必须通过提高学费来填补收支缺口。各地差异化的定价机制,使得工科艺术类等学科的学费涨幅更为显著。第二,高校的基建扩张、薪酬支出增长等额外成本,最终也都是由学生家庭来承担。

学费越来越贵,但是大学生找工作却越来越难,究其根源,就在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。虽然教育部对一些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了调整,但高校体系的天然滞后性,使其难以跟上中国产业快速迭代的步伐,导致大量毕业生不掌握市场所需要的技能,就业自然就成了问题。

巨大的毕业生基数,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,共同推高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青年失业率趋势数据,去年仅有55%的高校毕业生,在毕业后有了明确去处,而硕博研究生的这一比例更是低至30%,反倒是专科生的就业率是各个学历段里最高的。

虽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,青年失业率环比有所下降,但是这种下降部分得益于季节性因素和政策支持,并不能掩盖青年失业的深层次问题。

首先,与去年同期相比,社会整体失业率实际仍在上升,今年前5个月,每月的失业率均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。其次,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青年失业率是中高龄群体的数倍,青年仍然是就业市场中最脆弱的群体。第三,短期失业率数据的改善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临时措施的驱动,如刺激消费带来的零售餐饮等低门槛岗位的增加,以及各类一次性就业补贴。

究其本质,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困境在于:多数传统产业,难以创造出足够多的、能匹配大学生技能水平和合理薪酬预期的高质量岗位。这就造成了产业升级滞后,与人才供给过剩之间的矛盾。一方面,某些产业无法充分吸纳高等教育人才;另一方面,部分行业,例如基础制造业,虽然存在大量岗位空缺,却因工作条件、发展前景或薪酬待遇与大学生的期待存在巨大落差,从而缺乏吸引力。

此外,就业环境中的公平性问题不容忽视。某蒙古族女演员、协和4+4这些事件频频爆出,严重冲击了普通年轻人的奋斗信心,加剧了社会对阶层固化的担忧。这些案例产生的负面影响巨大,因为它们动摇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基本社会共识。

目前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政策导向,仍然是侧重于帮助毕业生适应现有岗位。这虽然是必要的,但效果有限。真正的关键在于,如何创造更多高质量的、能吸纳高等教育人才的新岗位,这就要求从产业端和教育端同时入手。

在产业端,我们迫切需要推动实质性的产业升级,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,从而创造出足量的、适配大学生能力的高质量岗位。政策不能仅停留于补贴扶持个别风口行业,更需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激发传统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。

在教育端,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需要彻底改变。高校必须直面市场需求,按需设置专业。教育体系必须建立更加灵敏的市场反馈机制,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和培养方案,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。

为了提升就业市场的效率和公平,必须强化劳动法的执行力度,特别是在薪资透明度和岗位职责描述规范化方面下功夫。除此之外,一定要想办法降低年轻就业者们的劳动维权成本。年轻人在维权经验和经济抗压能力方面都很薄弱,法律设置的再完善,维权门槛太高一样起不到效果。

政务信息的透明化也是重要环节。数据不应仅作为管理工具,更应视为解决公共问题的核心资源。提高政务信息的透明度,有助于接受公众监督,增强公信力,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最终惠及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民众。